在中国,个人单纯买卖 USDT(泰达币)等虚拟货币的行为本身并不直接构成犯罪。然而,由于国家对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严格监管,此类交易存在多重法律风险,可能导致刑事责任。
根据 2021 年 9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。尽管该通知主要针对机构和平台,个人之间的虚拟货币交易并未被明令禁止,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交易完全没有风险。
个人在买卖 USDT 时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:
- 涉嫌洗钱或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:如果交易对方的资金来源于非法活动,参与交易的一方可能被视为协助转移或掩饰犯罪所得,涉嫌洗钱罪或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
- 非法经营罪:大规模、持续性的虚拟货币交易,尤其是涉及跨境资金流动的行为,可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,涉嫌非法经营罪。
- 资金冻结风险: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,若交易涉及的资金被怀疑与非法活动有关,相关银行账户可能被公安机关冻结,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困扰。
虽然个人买卖 USDT 等虚拟货币的行为在中国并未被明确规定为犯罪,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,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多种法律风险,建议个人谨慎参与此类交易,避免卷入违法犯罪活动。